經濟日報 - 發問的藝術
每次出席講座時,必告訴現場的參加者,多提問問題,因為只有現場的答問才考驗出講者的真功夫。試想講題是一早設定,講者誓必有備而來,同時亦一面放映Power Point怎會講得不動聽。但這些一早準備的內容是否能解答參加者的疑問,又或是「對症下藥」,所以參加者提問對自己親身的問題,才是出席講座最有價值的地方。
奈何香港人總是沒有膽量(Guts),不是怕瘀,便是怕別人的目光,往往都浪費了這寶貴的學習良機。但亦真的有不少年資較短的導師,或經驗較淺的行政人員害怕被人問到口啞啞,以下是回應問題時的一些「內功」及「武功」。
所謂「內功」即內心的調節,講者必定要持謙卑的心,他們並不一定要每個問題都有答案,重要是有誠意的去接受提問,若不知答案便要誠實回應,最忌「顧左右而延他」,給人一個沒誠意及「玩人」的印象。至於「武功」就離不開幾大重點:
(一)先要認真多謝提問的人,一句:「這個問題問得好」、或一句:「相信這個問題是大多數人的疑問」,以上兩句嘉許
的說話令聽者舒服之時,亦給講者一些思索的時間,特別若問題是複雜的,講者也需要在腦中組織概念。
(二)若遇上一些其實是挑戰而不是「提問」的假問題 例如:「我想知講者可以做到這些方法嗎?」明顯是挑戰講者是空口
講白話;正確的反應是微笑作答:「或許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可否幫助在場的人士?」有時講者的輕鬆大方,反而突
顯了對方的失儀與無禮。
(三)若依然沒有反應時,講者可以自問自答:「過去在類似講座,許多人都會提出這個問題。。。」這樣亦是一個把「重
點」強調的好機會。
(四)講者必定要有可以「容忍」沉默的一刻,因為參加者也要時間思考才可以有所提問。總括而言:成功的演說必定要有
聽眾的參予,答問的環節若處理妥善,不但提升參加者對講題的認識,更同時把講者的認受性大大提高。
作者:黃茵
資深企業培訓導師及行政教練
2007年